中心2019卷年鉴
发布人:张妮  发布时间:2018-12-31   


中心发展概况2018年,先进低维材料中心(简称CALM)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正迪院士全面负责中心工作。中心立足内涵建设深入推进科研组织、队伍建设和制度、平台及文化等保障建设。

依据学校要求及中心过渡空间实际,中心高质量人才增量阶段性任务基本完成,从加州理工、耶鲁、伯克利等科研院校到岗研究人员 8 名,中心教职工近30人。中心“学缘多样、学历优秀、研究前沿”的学术队伍梯队基本构建,并立足学科交叉布局五大研究平台,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基础性研究平台“高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着力拓展学科增长点,首席科学家团队研究员杨曙光、特聘研究员张朋飞组织召开“带电高分子体系的结构与动力学”研讨会,张朋飞获基金项目;应用性研究平台“化学合成”“杂化功能材料”“智能有机光电”着力提升相应领域的国际影响力,特聘研究员孙胜童、王明获基金项目,唐正、王明、马在飞初步搭建起国际先进的“合成-器件制备-性能测试”有机光电系统平台,孙胜童参与主办“中德青年科学家论坛”,特聘研究员储玲玲主要参与项目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Nat.Commun.等国际著名期刊连续发表储玲玲课题组在金属催化领域的系列研究成果;产业化平台“特种高分子材料”着力承接国防军工领域重大任务,高级研究员陈春海团队建设过渡用军工及产业化项目实验室申请到多项军工参与项目,与航天集团、兵器集团、原子能研究所、中广核、 华谊等单位达成合作协议或意向。

中心注重发挥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对青年学者的直接指导作用,美国工程院院士 Elsa Reichmanis、美国阿克伦聚合物系统公司总裁Frank Harris6名委员带领中心12名青年学者探索高分子学科研究生新型课程建设;倡导中青年学者上讲台,参加教学能力培训,为材料、化工等学院开设国际大师课及专业必修课等课程。中心践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注重在科研实践中让“起跑线”各不相同的学生成才,在研近100名中学生第一批研究生郭磊、赵先、涂海勇、杨骏、宋凡、陈丹、邵宇、赵明宇等在短时间内攻克难关,在 Nat.Commun.Chem. Sci.Nanoscale Chem.Eur.JElectrochim Acta 等发表高水平论文,崔雪雪获国家奖学金。

中心立足科研战略系统推进仪器设备平台的分步建设,探索开发仪器测试新方法,建设高效的平台管理模式,并积极推进仪器设备的全校共享,提升仪器研究水平和技术服务能力,着力打造一流技术支撑平台;中心同时不断完善安全制度建设,以人为本,构建“多样化培训-多层级检查-多类型奖惩”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严格执行实验室人员的准入制度,持续完善门禁及监控等安全系统,切实推进安全管理工作。中心实验平台(含 7 个物理和化学实验室、1 个公共仪器平台、1 个小型生产线)设备先进、管理有序,均在满负荷运作。

中心启动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人本视域下高校科创组织文化建设策略》,注重协调“PI 联席会”“国际学术委员会”“主任办公会”等会议的沟通、咨询及决策功效;持续建设“CALM TALK”学术交流平台已达 93期,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德国波茨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捷克科学院等国际学术界优秀中青年学者(海外学者近 50%)与中心师生深入交流最新成果及前沿趋势;启动建设“CALM 之问”特色交流平台,邀请校内外专家对中心发展、个人成长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中心针对海外教师集中引进的现状,依据技术及行政人员特长梳理分工,加强服务团队建设,在坚持“职责分明、各司其职”提供高效服务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相互协作”提升服务品质,持续建设“集体决策、 按章办事、公开透明”的内部治理局面。

 

 

大事记

【“氧化氟烷基化反应”项目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323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副校长卿凤翎领衔、中心特聘研究员储玲玲主要参与的“氧化氟烷基化反应”项目被授予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开设首期 CALM 探索课程】529日至69日,2018 CALM 探索课程在松江校区举行。本次探索课为中心依托国际学术委员会及兼职教授队伍优势首次开设,旨在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学生科研思维训练等方面探索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新模式,促进学科交叉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围绕“材料物理与化学”专题,共设物理化学基础理论”“化学精准合成策略”“低维材料高端应用三大模块8个系统性课程。邀请10名来自国内外的学术大师、行业精英用10天时间讲授高分子、聚合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应用知识。中心从普林斯顿、耶鲁、加州理工等校新引进的12位青年学者以协助教师身份,与授课专家一对一合作参与到课程中。

【召开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6月2日至9日中心召开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设置“主会议、学术论坛、产业论坛、科学沙龙”等版块专题研讨。程正迪院士在“主会议”上作中心工作报告,听取国际学术委员会意见;张朋飞、冯训达、王明、唐正、马在飞等5名特聘研究员在“学术论坛”作学术报告,听取国际学术委员会及研究同行建议;本次会议的“产业论坛”和“科学沙龙”以CALM探索课程形式举办,共有来自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12所高校及相应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本科生、青年教师以及企业技术骨干共计167名学员参加。

【举行揭牌三周年总结座谈会】10月23日,“我与CALM共成长”CALM Talk专题活动在中心学术交流室举行,本次活动结合中心新生入学教育、中心揭牌三周年总结座谈及上海学校德育理论研究课题专题研讨等进行了深入访谈。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正迪院士、中心高级研究员陈春海教授、中心特聘研究员储玲玲教授课题组博士生杨骏接受访谈。光明日报上海记者站曹继军站长、复旦大学周桂发教授、上海工艺美院仓平院长及上海高校思研会卢天琳秘书长作为研讨嘉宾出席,中心副主任邱登梅、杨曙光及师生代表参加活动。上海电视台主持人刘凝主持访谈。程正迪院士表示,中心实质运行两年多来,在学校支持下,各方面工作推进有序,目前势头良好,将来还会更好。中西教育制度各有所长,希望能结合自己在中国30多年和美国30多年的教育经验办好中心,走出一条实事求是的高教创新之路。

【发起“带电高分子体系的结构与动力学研讨会”】12月29日,由中心学术副主任杨曙光、特聘研究员张朋飞发起的“带电高分子体系的结构与动力学研讨会”在中心学术交流室举行,来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院所的14位专家聚焦带电高分子体系,深入研讨该体系结构与动力学方面的基础科学难点问题并探索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会议注重学科交叉及领域融合,邀请“物理、化学、材料”等学科背景的专家分“实验、模拟、理论”等模块组织专题研讨,14场报告精彩纷呈,自由讨论部分气氛热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会议为国内首办,研讨主题鲜明、模块设置科学,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会议顾问、程正迪院士表示,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的源头,“高分子结构与动力学”是中心基础研究的重点,希望能为学校拓展新的学科点,促进中心走“遵循科研规律,夯实基础研究,开展高水平科研”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