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M TALK 161 | 非稠环电子受体的材料设计与器件性能研究
发布人:张妮  发布时间:2024-01-22   

报告人:刘亚辉 特聘教授

主持人:唐正 特聘研究员

时间:2024126日(星期五)  9:30

地点:复合材料协同创新大楼A212学术交流室


报告人简介:刘亚辉 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3年和2018年在北京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和理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薄志山教授。2020年加入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任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有机功能材料化学研究,研究方向包括: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空穴传输材料等,开发了多种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等,做出了系列原创性的科研工作,受到领域的广泛关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J. Am. Chem. Soc.1篇),Angew. Chem. Int. Ed.2篇),Adv. Mater.3篇),CCS Chem.1篇),Sci. China Chem.3篇),Adv. Energy Mater.4篇),Adv. Funct. Mater.2篇),ACS Energy Lett.2篇)。入选山东省优青、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的资助,作为科研骨干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报告摘要:近年来,得益于窄带隙稠环电子受体的蓬勃发展,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迅速提高至19%,展现出一定的商业化应用前景。然而,稠环电子受体复杂的梯形稠环中心单元一般需要多步合成,会涉及较低收率的分子内的环合反应,导致小分子合成成本较高。开发兼具低成本和高性能的受体材料是领域内的一大挑战。基于以上思考,我们设计了多种非稠环电子受体,运用分子内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空间位阻诱导平面构型、二芳胺侧基等策略,调控分子构型及聚集态,探索分子结构与器件性能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系列原创性的研究结果。目前,我们获得的非稠环电子受体的最高效率已经超过了19%,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我们的研究成果引领了非稠环电子受体的发展,开拓了一类新型简单高效的电子受体材料,为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材料发展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