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术委员会会议第七次会议举行 |
发布人:张妮 发布时间:2023-11-30 |
11月28日,中心国际学术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学术交流室线上线下同时举行。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院士,学术委员会外方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理海大学教授Elsa Reichmanis,中方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田禾出席本次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何鸣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江明,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颜德岳,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教授朱美芳,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教授Bernard Lotz,日本东北大学教授Hiroshi Jinnai,美国阿克伦聚合物系统公司总裁、阿克隆大学杰出教授Frank Harris,美国石溪大学教授Benjamin S. Hsiao。东华大学人事处长张耀鹏,人才办主任、人事处副处长张光林,中心副主任邱登梅、杨曙光及全体教职工参加本次会议。杨曙光主持会议。 程正迪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的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中心年度进展报告和特聘研究员的聘期/中期考评汇报,对工作进展进行评审,指出短板和不足,给出发展建议,形成最终评审意见。由国际学术委员会依据教师的“创新能力、质量、实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模式,是中心在人才评价模式上的创新,也为学校探索构建从原来的“重规模、重素质、重数量”转向“重质量、重能力、重贡献”评价体系进行的有益尝试。 在近三个小时的交流中,杨曙光就中心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支撑、内部治理等做中心年度进展报告,特聘研究员孙胜童、唐正、兰祥分别就其在“高性能仿生材料设计制备与应用探索”“有机光伏器件能量损失机理研究”和“纳米光子学生物化学方法研究”领域的研究进展做聘期/中期考核汇报。 自成立以来,中心在学校支持下,立足一流学科建设,构建学科生态,对接前瞻研究,系统引人育人。依托国际学术委员会,从海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遴选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人才,并整合有限资源全力支持人才启动和拓展工作,同时注重构建人本文化,提升人才的大局观和公共服务意识,营造开放、包容、合作的创新氛围。目前,中心已组建22人专任教师队伍,并依据各自研究特长构建了“高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精准化学合成”“杂化功能材料”“智能有机光电”“特种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碳中和”六大研究平台,系统开展特色的基础和应用研究。22名专任教师中已有6人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20人次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均获国家或上海市自科基金项目资助,并承担XXX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科基金委重大、重点项目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中心高度重视与工业界联系,鼓励教师与相关企业主动对接,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电科、中广核、中航复材、上汽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开展100余项横向课题研究,与APS、时代沃顿、华谊三爱富、海顺新材等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发平台。扎实推动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大部分年轻PI已在材料、化学、理学、低维、复材等学院/中心承担专业基础、专业选修、实践实习、公共素质等课程教学,为相关学科培养研究生300余名,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获评国家奖学金或专项奖学金,入选上海市或学校优秀毕业生或优秀学生,进入中车集团、中国商飞、3M等企业就职或北大、科大等高校深造。同时倡导教师参与中心内部治理,在主任办公会、国际学术委员会、PI联席会基础上,成立由不同平台、不同PI组成的人才引育、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基金评定、知识产权、仪器管理、实验室安全等专项工作小组,对中心内部治理和决策部署建言献计,提升相关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与可行性。 2017年以来,孙胜童通过调控分子内/间相互作用设计合成了多种高分子动态交联体系,全面模拟了人体皮肤的优异综合力学性质和高度智能感知功能,制备了系列智能离子皮肤材料及其离子传导器件。其承担国家自科基金委重大项目、优青项目、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和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青年项目)、人才发展资金、青年科技启明星、晨光计划等9项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以通讯作者身份在Sci. Adv., Nat. Commun.,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2018年以来,唐正通过自主搭建高灵敏的外量子效率测试系统,实现了对有机光伏器件电荷转移(CT)态吸收谱图的精确测定,揭示了有机光伏器件的能量损失机理,并与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承担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自科基金委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上海市浦江计划、自科基金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交叉重点项目等6项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以通讯作者身份在Nat. Commun., Energy Environ. Sci., Matter, Adv. Energy Mater.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并入选科睿唯安“2023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020年以来,兰祥通过有机分子和核酸分子设计以及纳米组装工程学手段,围绕手性纳米光学基础、材料与应用开展了系统研究,提出胶体粒子手性超构表面的材料构筑新概念和新方法、超分子手性等离激元学新方向。其承担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科基金委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上海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自科基金项目等6项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以通讯作者身份在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 ACS Nano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多篇。 针对上述汇报,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结合中心及三位PI的考核评估报告进行了点评和讨论。委员们充分肯定了三位PI的研究方向及在各自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鼓励他们继续立足经典创新研究,进一步密切与工业界合作,拓展前瞻性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同时,委员们建议中心继续加强平台内部和平台之间的深入合作,在坚守研究特色的同时拓宽研究应用领域,平衡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已有基础上与工业界建立更强的联系,在更大领域范围内寻找更多机遇。委员们希望中心继续保持开放的氛围,针对前沿研究和前瞻需求,在对人员、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强化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研究平台基地,拓宽经费渠道,争取更大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