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举行国际学术委员会议 悉心指导人才成长 |
发布人:张妮 发布时间:2022-08-26 |
8月16日,中心国际学术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在中心学术交流室线上线下同时举行。中心(荣誉)主任兼首席科学家程院士,学术委员会外方主任Elsa Reichmanis院士出席本次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委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何鸣元、中国科学院院士江明、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德岳、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法国中央研究院研究员Bernard Lotz、日本东北大学教授Hiroshi Jinnai。中心副主任邱登梅、杨曙光及全体教职工参加本次会议。会议由杨曙光主持。 (会议现场) 程院士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的会议主要内容是听取中心首批高级研究员团队、特聘研究员的聘期或中期汇报,对工作进展进行评审,指出短板和不足,给出发展建议,形成最终评审意见。由国际学术委员会依据教师的“创新能力、质量、实绩、贡献”为主要标准的评价模式,是中心在人才评价模式上的创新,也为学校探索构建从原来的“重规模、重素质、重数量”转向“重质量、重能力、重贡献”评价体系进行的有益尝试。 在3个多小时的交流中,中心特聘研究员储玲玲就其在“Ni催化选择性自由基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做聘期汇报,陈春海高级研究员团队代表研究员于有海就团队在“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特聘研究员冯训达就其在“液晶软物质材料”领域的研究进展、张朋飞就其在“高分子体系的理论与计算模拟”领域的研究进展、刘浩就其在“巨型分子的设计制备与自组装”领域的研究进展、刘庚鑫就其在“三维构型高分子体系的动力学与流变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中期汇报。 (汇报现场) 针对老师们的汇报,国际学术委员会委员结合会前每位提供的考核材料进行了详细点评。委员们对中心首位PI储玲玲的6年聘期考核给予“优秀”评价,充分肯定了6位报告人(团队)的研究方向,在各自领域都是独特、新颖,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委员们鼓励从事基础研究的PI要继续耐得住寂寞,立足经典创新研究;鼓励从事应用研究的PI要继续密切与工业界合作,拓展前瞻性应用。委员们强调,尽管外部环境因为疫情等带来诸多挑战,但近年来中心还是取得了瞩目成绩,令人鼓舞!希望中心继续保持开放的氛围,针对前沿研究和前瞻需求,深化基础与应用的合作、学术与工业的合作,强化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创新团队的建设,争取更大成绩。 据悉,中心创建6年来,在学校支持下注重立足一流学科建设,对接前瞻研究,构建学科生态系统引人育人。在依托国际学术委员会遴选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同时,在有限资源下充分信任、全力支持人才启动和拓展工作,并积极构建人本文化,注重提升人才的大局观和公共服务意识,建设开放、包容、合作的氛围。目前中心构建有“高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精准化学合成”“杂化功能材料”“智能有机光电”“特种高分子材料”“高分子碳中和”六大研究平台,系统开展特色的基础和应用研究,21名研究人员中已有19人次入选国际或省部级人才计划,均获国家或上海自科项目支持,并承担有国家或省部重点研发项目,配合学校申报军工扩项任务,同时还积极服务于学校、学科、中心及相应学界、行业、社区等的建设与发展。(撰稿:刘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