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M TALK 30-35 | 第四次低维材料青年学者交流会 No.4 Young Scholar Symposium, 2017 |
发布人:任振夏 发布时间:2017-03-01 |
低维材料青年学者交流会 CALM TALK:No.4 Young Scholar Symposium, 2017
主题:功能薄膜材料 会议时间:01月12日(星期四)08:50~18:00 会议地点: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学术交流室(2号学院楼西6楼2632室) 会议主席: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主任兼首席科学家(荣誉)程先生 东华大学副校长 卿凤翎 教授 一、会议议程
二、CALM TALK报告人介绍及报告摘要
报告一:响应性含硒/碲高分子(9:00-9:40) 许华平,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副主任。 摘要:刺激响应高分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及关系健康、安全、信息、能源等的高新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将硒/碲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相结合,构筑各种拓扑结构的含硒/碲高分子,研究其组装体的结构及响应性质,实现其在药物可控释放、动态响应材料及其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潜在应用。这些研究不仅使得硒/碲化学得以重生和发展,而且为高分子科学带来了新的方向。
报告二:仿生涂层技术提升植介入医用器械功能的探索研究(9:40-10:20) 计 剑,教授/博导,浙江大学生物医用大分子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科技部中葡先进材料创新中心主任。 摘要:生物医用材料和植介入器械已成为现代医疗的物质基础,是关乎人民健康,符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关键领域。利用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获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探索采用可工业实现的涂层技术,是有效提升现有植介入医用材料功能的有效手段。本报告将结合我们在植介入医用材料仿生界面涂层材料中的探索性研究,介绍我们利用仿生涂层技术提升植介入医用器械功能的研究进展。
报告三:高通量分离膜的结构精细调控(10:40-11:20) 靳 健,1992 -1996吉林大学分析化学专业学士,1996 -2001年,吉林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博士,2001 -2003年东京大学,先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2004-2006年日本国立物质材料研究机构,主任研究员;2009年4月加入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百人计划研究员,苏州纳米所国际实验室研究部主任。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仿生超浸润膜及油水分离;气体分离及新型膜材料设计制备。
摘要:报告从孔隙率、膜临界压力和传输路径三个因子出发,提出了高通量分离膜新的设计思路:通过在刚性聚合物中引入非平面结构单元实现了对膜微孔结构的有效调控,提高了气体分离膜孔隙率;通过相转化过程设计实现了对膜微纳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协同调控,有效降低了膜临界压力,实现了自驱动下的高通量分离;发展高强度超薄分离膜构筑策略,有效缩短了传输路径,实现了超高通量分离。
报告四:生物医用水凝胶薄膜材料研究(11:20-12:00) 张拥军,1992年武汉大学学士,1995年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硕士,2001年北京大学博士。2001年-2003年中科院化学所助研、副研究员。2003年-2006年Oklahoma State University及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博士后。2006年加入南开大学,任教授。 摘要:本报告在药物释放方面,提出了利用动态层层组装膜在水中的缓慢解离进行药物释放的新的药物释放机理,利用这一新的药物释放机理实现了药物的零级释放;在生物传感方面提出了Fabry-Perot水凝胶薄膜光学传感方法,实现了水凝胶的快速光学传感;在细胞培养方面,提出了利用溶胀起皱图案化水凝胶膜制备多细胞球的新方法,实现了多细胞球的高通量、可控制备。
报告五:自修复/可修复聚合物材料(14:00-14:40) 孙俊奇,教授,1975年生于山东宁津。2001年于吉林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1月-2003年8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9月受聘吉林大学教授,2010年受聘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于2003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1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获得2007年度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自2013年期任Langmuir杂志编委。
摘要:聚合物的修复能力与聚合物膜的透明性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将具有高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的PEI和PAA聚电解质混合物交替沉积,结合聚电解质膜在无机盐水溶液的淬火过程和原位生成CaCO3纳米粒子,制备了高强度的透明自修复聚合物复合膜,其杨氏模量和硬度分别高达17.6±2.8 GPa和0.95±0.15 GPa,为制备高强度的本征型修复材料和透明修复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进一步制备了具有防雾和划痕修复能力的高度光学透明的聚合物膜。
报告六:高分子氢键复合物低维材料(14:40-15:20) 杨曙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副主任。1979年生;2002年武汉大学化学基地班获学士学位; 2007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2007年7月~2008年7月,北京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研究助理。2008年7月~2010年9月,美国阿克隆大学博士后。2010年10月进入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担任教授。2012年入选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大分子复合物、絮凝物及凝胶,利用大分子复合、絮凝和凝胶化过程制备薄膜和纤维等低维材料。
摘要:氢键是一种重要的分子间作用力,基于氢键作用两种不同的高分子可以在溶液中形成氢键复合物,从而中溶液中沉淀出来。近年来发展的层层组装技术,可以可控地实现聚合物在界面的多次氢键复合,从而制备功能性的薄膜或涂层。同时,单次聚合物界面复合过程还可用于制备一些特殊的微纳结构,例如胶束、胶囊。并且运用特殊控制方法,还可以利用高分子复合过程制备纤维。近期研究工作报道了具有优良弹性高分子氢键复合制备纤维,聚氧化乙烯-聚丙烯酸氢键复合物纤维。氢键有效抑制了聚氧化乙烯的结晶,使得整个体系保持了聚氧化乙烯链的柔顺性,同时动态的氢键也使得纤维在撤除外力后具有弹性回复力。 热诚欢迎有兴趣的师生前来聆听交流!
|